联系我们

地址:安徽省云和县257号

邮箱:24880829050@qq.com

378-418-6280

手机:13988888888

产品三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产品展示 > 产品三类
在北京各个角落他们用文化“更新”这座城
发布时间:2023-11-01 12:26:37 分类:产品三类 点击量:

  当天才少年苏翊鸣在首钢滑雪大跳台腾空起飞时,背后废弃的工业“大烟囱”也成为了刷屏的网红打卡地。

  炫酷硬核的工业风搭配着五彩斑斓的灯光秀,让观众不禁赞叹白天“赛博朋克”,晚上“未来主义”。废弃的百年钢厂摇身一变成为首钢高端产业聚集区,也让更多人知道了“城市更新”这个概念。

  如今,越来越多记录着新中国发展历程的工业遗产、商业街区已成功转型为文化空间,成为城市有机更新的重要力量。

  从百年首钢到798,从郎园到751,工业遗存与现代文明相融相生,夜游博物馆、24小时实体书店、深夜剧场,还有不打烊的电影院、红红火火的文化综合体。98家北京市级文化产业园区,遍布京城各个角落,让文化渗透城市的肌理,改变人们的审美与生活。

  2018年年初,他经朋友推荐来到郎园Vintage旗下的良阅书房做主理人。郎园Vintage位于北京朝阳区CBD核心区,前身为万东医疗器械厂。随着产业转型,原先的仓库储物功能被废弃,取而代之的是集文创、产业、办公于一体的文化产业园区。

  良阅是郎园孵化出来的品牌,说是书房,更像是一个公共空间。这里的书,几乎都来自朝阳区图书馆,书房也成为了图书馆的延伸。

  书房不大,经常用于举办活动的空间至多可容纳二十个人。每周都有固定的读书会、影迷交流会、艺术鉴赏会、咖啡制作课。因为具有服务性功能,书房甚至会免费提供给团体做交流会。

  路笑聪最爱的是影迷交流会,有着丰富影片储备量的他轻轻松松就能把具有话题性的电影拎出来。这种交流会是免费的,有的影迷从昌平开车过来,人多的时候,会议室坐不下,影迷劝都劝不走,站在门口看完整场电影。

  在这里路笑聪交到了十几个喜欢钻研电影的朋友,他们从导演聊到流派、制作,有时候一场电影晚上十点放完,他们甚至会聊到第二天凌晨两三点。

  2009年刚接手这里的时候,园区远不是现在这个样子。首创郎园的助理总经理丁明智记得,那时的厂房,锈迹斑斑,里面遗留了部分生产机器,灰尘和蜘蛛网布满了整个空间。墙上的油漆全部剥落,部分露出的砖块都酥掉了。当时良阅所在的地址,就是食堂旁边的一间小房子,空空落落的。

  在修旧如旧的前提下,郎园对厂房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造。修缮已有建筑,搭建平台,敞开大门,广迎企业与观众。他们所做的事情,便是“城市更新”。

  “城市更新”顾名思义,就是把城市中不适应现代生活发展的地区,有计划地改建。

  新中国成立后,工业转动时代的齿轮,推着城市向前大步迈进,同时也随着城市的升级,留下点点斑痕。

  时间走到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北京都市区居住空间格局逐渐发生变化,工业郊区化的幅度也在不断加大。城区内的厂房开始闲置,它们的仓储空间用途很低,达不到周边地均产值贡献。“城市更新”也就成为了一种必然。

  十四五规划以来,国家把“城市更新”作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内容。对于北京来说,从首都功能重新调整,凸出四个中心之后,北京在城市更新方面,也大力从增量发展向存量和减量发展转型。

  作为工业文化遗产的老旧厂房,也就成为了政府和专家关注的重点——如何在不拆除原有建筑的情况下,让它们焕发新生,让产业从规模型向效益型转变。

  在北京的文化产业圈子里,2017年北京发布的“53号”文件算是一个节点性举措。

  “53号”文件即《关于保护利用老旧厂房拓展文化空间的指导意见》。政策在土地用途规则、空间容积率等问题进行灵活变通,同时设置5年过渡期,过渡期内暂不对划拨土地的经营行为征收土地收益。

  “53号”文件和它的配套文件,对此前经验进行总结,同时解决了老旧厂房空间从传统工业向现代产业转型中面临的各种问题。它们的出台,带动北京文化产业园区跨入新的阶段,大量园区在这个时期涌现。

  Station原址是北京纺织仓库,依铁轨而建的30多个仓库被划分为不同主题的街区。东坝这边环境很好,南邻亮马河,北连坝河,西侧被将府公园包围,只是最近的地铁站也在2.5公里外。园区的地理位置略显尴尬,找准定位就更显得至关重要。

  在没有想明白定位的时候,团队做了几个活动来测试人流,中央车站的招标、建筑历史展、舌尖上的一带一路国际美食嘉年华……在Station品牌总监张小鸣(化名)的印象中,当时的纺织园里有许多工地,园区里还是破破烂烂的土路。但是美食节效果出乎意料得好,3天来了1.7万人。废弃纺织厂这颗“蒙尘的明珠”似乎要擦亮了。

  以前这边只是仓库,用不了多少水电。但如果作为产业园区那就大不一样。园区用了大半年的时间,修建改造隐藏的基础设施。

  2019年,园区将定位确定在打造国际文化消费公园上,通过营造目的地型消费,使得园区自带网红属性。第一批来到这里的人是设计师,他们用设计激活这个区域。

  外观酷似加油站的美式汉堡店,现代摩洛哥风的咖啡店,户外露营主题的美食店,还有那拥有超长管道滑梯的儿童成长乐园,吸引了大量网红前来打卡。

  不同于郎园Station的定位,位于石景山的郎园Park则从另一个角度思考园区的特点。Park的位置原是石景山博古艺苑工艺品市场及北方旧货市场。这里邻近老山城市休闲公园,有大量大型社区,市井气息浓厚,改造自是也离不开周边的社区。

  调研后,园区决定将这块场地改为社区型商业综合体,给大家提供一个院落生活的场景。

  于是他们利用公共空间,办读书市集、大师课、电影自习室、音乐会,还有孩子们最喜欢的猫咖狗咖、手作课。像素艺廊、兰境艺术中心、文化商业主题街区,这些新消费场景将体验感拉满。

  每到周六日,Park的项目经理陈淼(化名)去园区里溜一圈,处处都是骑着小车、抑或是滑滑板的孩子,还有妈妈推着婴儿车在园区里转悠。

  “城市更新”,更新的不仅是建筑和设施,更重要的是更新人们的审美和生活方式。

  “园区具有溢出效益,园区里要有小的图书馆、书店、剧场、博物馆。园区不能做高墙大院,要面对附近社区,乃至更多的居民,起到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作用。”北京文化产业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梅松说。

  在梅松看来,文化产业是一个聚集性产业,园区更像是一个小社会,一个生态圈。对于宋庄来说,它的生态与郎园截然不同,它见证了北京文化产业发展的这20年。

  梁建平是2005年7月来的宋庄小堡村。圈里许多朋友都在宋庄这边,想着来了热闹,结果一住就是17年。

  当时宋庄只是原始的村落,房租很便宜,他给朋友租房,6间大瓦房加上1间偏房,一年的租金才几千元。

  2005年10月,梁建平赶上了第一届宋庄文化艺术节。条件很简陋,画就露天摆在那1300米的徐宋路上。但是梁建平和朋友们热情很高,通宵准备展览作品。

  艺术节持续了几天,街上为数不多的饭馆,一进去全是爆满。那一年参加艺术节的艺术家并不多,只有300多人。

  后来,宋庄的道路也修了,房子也改建了,艺术家人数每年成倍地增加。艺术节也已成功举办12届,3000平方米以上的美术馆、艺术展馆就有35家,再也不用露天展示作品。

  张勤(化名)从小就在宋庄生活,村里的庄稼汉春耕秋实、拽耙扶犁,靠卖把子力气生活。艺术家来了,也改变了这个小镇。从文房四宝采购,裱画运输,到艺术品的出口办理,在这个小小的镇上,一应俱全。

  村民杨秋红专门给宋庄里的艺术家做家政服务,农闲在家的妇女看到以后纷纷加入,她们还一起成立了个公司。宋庄计算过,最多的时候艺术家超过一万人。同时做文旅、服务配套产业的也得有一万多人。

  有一年,冬瓜要抢收,村民们忙活不过来,张勤喊一嗓子张罗一下,几十个艺术家也撸起袖子下地帮着摘。

  2017年宋庄成立了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全国选择了15个试点地区,宋庄是北京市唯一试点。作为画家的自由职业者在这里有了身份,租房有困难,家里生病了,组织都会提供帮助。

  在北京,从第一代园区,也就是本世纪初自发形成的798艺术园开始,各家园区已经在市场中经历了十几年的磨砺和成长。梅松认为,这些文化园区已走到了提质转型阶段。

  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副院长杨越明也认同这个观点。文化产业园区已从跑马圈地来到了精工细作的阶段。随着文化产业形成规模效应,文化园区专业运营团队逐渐出现的。比如北京首创、东方嘉诚、上海德必、锦和等。这些社会力量的出现,使得园区运营专业度大幅度提高。

  2020年,北京将先前评定的33家市级文化产业园区扩充至98家。2021年,市文促中心组织京文创研究院院长奚大龙等专家学者对全市老旧厂房资源进行了普查,北京的各类园区超过2000个,冠称文化产业园区超过了400个。

  今年5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的意见,该文件涉及多处“城市更新”内容。奚大龙介绍,从政策体系上,这是国家第一次把“城市更新”放入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的体系中。从政策上来讲,更系统,执行力度也会更大。

  今年5月18日印发的《北京市城市更新专项规划(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城市更新规划)》中提到,北京市集中建设区内共有可更新建筑约2.45亿平方米。

  亟待更新的还有很多,但是梅松对这些园区的发展很看好。他见证着,从十三五规划开始,园区越来越受欢迎,因为承载的空间形态和写字楼不同,这里开放的氛围与艺术文化业态、向往时尚自由的年轻人更为贴合。

  后疫情时代,传统的文化产业亟须纾困,数字化新业态成为了文化产业的另一条转型之路。

  目前,《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标准2018》包括9大类、43中类、146小类,其中数字文化新业态特征明显的有16个小类,比如动漫游戏、互联网娱乐等各种在线体验的产业。

  奚大龙介绍,在北京,2021年这16小类文化企业的营业收入占比超过了全市文化企业的60%,拉动全市文化企业营收增长14.6个百分点。

  数字经济,也就是把数据作为加工对象,形成产品,并对其他行业形成影响。虽看不见摸不着,但和生活息息相关。

  比如坐落在西城区的华为河图,用AR技术、5G布点与敦煌莫高窟的研究成果结合,游客游览时,进入虚实融合的特殊场景,九色鹿从台阶上款款走下,飘逸灵动的飞天与游客同框合影……

  数字技术将尘封的艺术与生动的灵魂从洞窟里召唤出来,也用场景体验带动了新消费,为文旅产业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北京设计之都发展有限公司与入驻企业共同打造的果酒品牌,赋能农产品供应链应对新消费需求。受访者供图

  不仅是引入华为河图等项目和企业,政策也跟紧了生产的变化。今年1月,西城区结合北京市的政策,发布了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示范区的具体方案。

  北京设计之都发展有限公司也跟随着西城区的定位,将着力点向数字经济方面调整。2012年,北京市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创意城市网络“设计之都”成员。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与西城区人民政府基于此前委区共建中国设计交易市场的基础,以国有资本生成平台型企业,并将其命名为北京设计之都发展有限公司。

  目前众多文化产业园区的唯一收益来源是房租,设计之都公司的总经理王果儿觉得,园区不该是一个做地产的园子,得面向产业提供价值服务。对于设计之都公司来说,它实际可用于办公的面积只有一万平方米,地方小,靠收租金不经济也不持续。

  怎么破题?王果儿和团队的思路是与入驻企业建立更强的生意合作关系,相互赋能。

  在招商的时候,王果儿会去看企业提供的项目,看看园区和平台是否适合企业,是否能对企业进行孵化。

  有的小企业,本身的能量不大,园区与其共同持有品牌,共同研发,在更广阔的平台之上,有可能创造更好的思路和价值。园区建立设计版权登记、融媒体发布中心等产业平台,与入驻企业合作孵化了“开物堂”和“全球城市伴手礼”等项目。

  前者以孩子作为创造者和用户,孩子们参与设计,作品参加儿童艺术展并登记形成版权,并以文具、水杯、背包等落地形成产品。新营销玩法提升了制造业,也激发了孩子发明创造的潜力。

  后者借助智选数字技术,为伴手礼商家精准定位受众人群和入驻平台,并给予适合的、融合的推广渠道,使品牌从不可控的公域流转变为可支配的私域流,拥有更强的受众黏性。

  设计之都大厦中的数字文化企业占据70%。新消费群体已经是“数字原住民”,他们的消费习惯也已经数字化。有了用户数据和销售数据,从而指导制造业的产品生产、研发、销售等环节。

  王果儿来这里之前,大厦还是一个烂尾楼,五层以上的公寓已经销售完毕,住了居民,五层至地下两层,空置了七八年,走进去都是毛坯房。他们用了两年时间为大厦注入了活力。2021年底,园区入驻率达到82%,总产值超过30 亿元,园区也从原值3.96亿元升值到8亿元。

  潘飞把本作为大堂吧的DECK从酒店中分离出来,并把第一个独立店开在了北京郎园Station。

  传统的酒店大堂吧是服务住店客人的,但是潘飞统计,他的大堂吧里85%的客人都不是住客,而是本地的年轻人。设计师、制片人、策展人都会聚在这里。

  一位艺术家领军人物,主动给酒店设计了品牌图腾,并做了一个5米高的雕塑放在酒店里。“这是他和这里特殊的链接,他把这个空间当成自己的地方。”潘飞说。

  这也来源于他对社群氛围的营造,在策划的时候,他就和厦门大部分设计师工作室谈了作品代理权,将他们的产品放到酒店的买手店,去呈现本地的设计力量。

  他会在酒店里布置小型剧场,定期开展脱口秀、冥想课、瑜伽课。效果很好。于是,是时候将品牌独立出来了。

  因为在厦门的口碑,北京这家小店在试运营且堂食还未开放时,一度攀升成为朝阳区大众点评热门榜第一的咖啡厅。

  在Station品牌总监张小鸣看来,这些都能一步步改变大家对于东坝的印象——这里不是城市边缘地区,而是文化潮流聚集地。

  园区要迎合与引导潮流,更要带动区域未来发展。在招商的时候,张小鸣会更看重企业的迭代运营能力。能把社群管理好,和园区互补才是长久合作的基础。

  她希望这里能带给人们更多的文化体验,而非拍个照,打个卡,便结束这趟旅程。为了这个文化地标,更为了周围的东坝社区。

  来书房之前,路笑聪做了20年视觉艺术的工作。看到一千平方米的虞社,他的眼前一亮,他想象着这里未来会办很多好玩的活动。后来也确实是这样,郎园Vintage一年能办上几百场活动。

  不忙的时候,路笑聪端杯咖啡去书房隔壁的虞社看场昆曲。遇到偶像,他就跑到前排,跟粉丝们一起,排着队等签名。

  转型做了四年书店,他觉得这项工作蛮好的。这里不需要豪华,也不追赶潮流,书店有它独有的气质。

  对于梁建平来说,这17年他不仅见证了宋庄的产业链更加完整,更重要的是,他看到了这里的艺术形式更多元了。

  刚来的时候,梁建平见到的艺术家多是从事平面绘画的,现在有做雕塑、做摄影、做漆画、做铜活、做陶瓷的……多元的艺术形式向外界释放着各样的审美和综合创意。在外地写生时,碰上一些建筑,他能一眼看出,这是宋庄的风格。

  去年,拥有78年历史的“佳作书局”在宋庄落地营业,小堡南街艺术公园也已建成开放。文创精品店铺、特色餐饮民宿,艺术创意小镇的雏形已露。

  今年6月,《北京市城市更新条例》正式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将北京的“城市更新”提到了“立法层面”。《条例》强调不搞“大拆大建”,坚持“留改拆”并举,采用小规模、渐进式、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模式”。

  《条例》令北京城市更新的方向、边界、保障等更加清晰,给市场主体吃下一颗定心丸。

  几十年前的爬山虎还在墙壁外蜿蜒,废弃的铁道、粗大的烟囱,轰鸣与喧嚣已成为定格。创意激活了一道道街区,涂鸦还有雕塑,碰撞出艺术的火花。园区镌刻着时代的烙印,见证着往来的人群,也将记录下每一抹光彩与路上的芬芳。(记者 郭懿萌)

友情链接:

地址:安徽省云和县257号 电话:378-418-6280 手机:13988888888

Copyright © 2016-2023 乐鱼体育(中国)官方网站-IOS/安卓通用版/手机APP 版权所有   非商用版本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31343376号

网站地图|XML地图